土耳其遊記之6
番紅花城之民宿與黃昏街景
遊客:江郎財進
來到土耳其番紅花城(Safranbolu),我們馬不停蹄的參觀「希德爾立克山丘」、「鄂圖曼市長官邸」與「番紅花城的市集商店街坊」。黃昏時分,我們跟隨年輕領隊「小旭」與當地導遊「土哥」到達旅行社安排的傳統民宿,準備住宿土耳其旅遊的第一個夜晚。
在踏入民宿之前,我們繼續來瞭解土耳其歷史的「鄂圖曼帝國」崛起過程吧!
鄂圖曼帝國在1453年至1683年間的歷史大致可分為兩個時期:1566年前的領土、經濟及文化擴張時期及其後的軍事及政治相對緩和時期。
鄂圖曼帝國在1453年征服了君士坦丁堡,穩固了帝國作為歐洲東南部及地中海東部地區霸主的地位,接下來帝國進入了漫長的征服擴張期,將疆域擴至歐洲及北非。
鄂圖曼帝國的陸上擴張主要倚靠其軍事革新及軍紀,而其海軍亦對其征服活動起了重要的作用。在義大利城邦及葡萄牙人手裡爭奪及保障了黑海、愛琴海、地中海、紅海及印度洋的遠航路線。由於鄂圖曼帝國握有歐亞之間主要的陸路貿易路線,帝國的經濟因而蓬勃發展。
鄂圖曼帝國對西歐及亞洲間貿易的壟斷經常被引證為西班牙女王支持克里斯多福‧哥倫布西航尋找亞洲海路的主要原因。1492年前已有人推測地球是圓的,然而哥倫布卻是第一位發現了可縮短需經鄂圖曼帝國往亞洲貿易的危險路線的方法。
鄂圖曼帝國在一些賢能蘇丹的統治下繁榮興盛。塞利姆一世在位時致力於向東及向南擴張,於1514年查爾迪蘭戰役擊敗了伊斯邁爾一世治下的薩非王朝。1517年,鄂圖曼帝國消滅埃及馬木留克王朝,其海軍勢力亦擴至紅海。此後,鄂圖曼帝國及葡萄牙帝國成為了地區最具支配地位的勢力。
後來的帝國繼承者蘇萊曼一世並沒有停止征服步伐。1521年,鄂圖曼帝國攻陷貝爾格勒,其後征服了匈牙利王國,並在現今匈牙利及中歐的所在地建立鄂圖曼帝國屬匈牙利(Ottoman Hungary)。
1526年,土耳其人在第一次摩哈赤戰役得勝,並於1529年發動維也納之圍,但由於冬季的來臨而被迫撤退。1532年,鄂圖曼帝國舉兵逾25萬再次進攻維也納,但在維也納以南的克塞格被擊退。
進入民宿的廳堂,我們把旅行箱放置妥當,等領隊「小旭」與當地導遊「土哥」在櫃台將Check in的手續辦好,分配房間完畢,團員們就可以各自安置細軟物品了。
這是民宿的露天中庭,穿越中庭,進入團員們各自分配的房間。
民宿的房間不大,簡樸素雅,有阿拉伯風,希望今晚住宿能甜蜜安適。
安置行李箱完畢,在晚餐之前有一個鐘頭的自由活動時間,我們趕緊外出拍攝番紅花城(Safranbolu)的黃昏街景。領隊「小旭」與當地導遊「土哥」叮嚀我們最好結伴外出,同時要注意安全,畢竟中東地區的恐怖攻擊事件層出不窮。
我們徒步外出,邊走邊拍街景,遇到三位帶頭巾的阿拉伯女孩,她們想跟我們拍照留念,我們當然欣然同意。
三位阿拉伯女孩的身材姣好、面貌秀美、和藹親切、笑容可掬,讓我們遠自台灣來的遊客也同沾喜悅。
我們來到「俊吉澡堂」旁邊的「老清真寺」參觀拍照。
進入老清真寺廣場,在牆角的地方有自來水的淨手台,是要求穆斯林淨手淨臉後才能進入寺內禮拜之用。
在清真寺的小廣場旁看到一部古老牛車的輪架。
清真寺(Masjid)是伊斯蘭教建築群體的型製之一。是穆斯林舉行禮拜、穆斯林舉行宗教功課、舉辦宗教教育和宣教等活動的中心場所。其詞根為阿拉伯語「麥斯吉德」(即叩拜之處)的意譯。《可蘭經》:「一切清真寺,都是真主的,故你們應當祈禱真主,不要祈禱任何物」。
清真寺在中國唐宋時期稱為「堂」、「禮堂」、「祀堂」、「禮拜堂」,元代以後稱「寺」、「回回堂」、「禮拜寺」,明代把伊斯蘭教稱為「清真教」,遂將「禮堂」等改稱「清真寺」,沿用至今。
因為自由活動的時間有限,所以我們沒有進入「老清真寺」內參觀,只在清真寺的小廣場拍照。然後就出來拍攝「老清真寺」的外觀。我們後面的行程會到伊斯坦堡,到時就會入內參觀著名的「藍色清真寺」(Blue Mosque)了。
清真寺的興建歷史,根據史料記載,伊斯蘭教初興時,未有專門禮拜的場所,只是選擇一個潔淨之處供叩拜之用。西元622年9月,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遷徙「麥地那」時,在城東南3公里處的庫巴,修建了第一座簡易的庫巴清真寺。到達麥地那後,才建造一座正式的清真寺,後稱「先知寺」,營建時穆罕默德親自參加勞動,隨後率眾在寺內禮拜。
麥地那,舊稱葉斯里卜或雅斯里布,位於沙烏地阿拉伯王國境內北部賽拉特山區中的一個開闊平地上,是先知穆罕默德復興伊斯蘭教初期的政治、宗教活動中心,也是其安葬地,與「麥加」、「耶路撒冷」一起被稱為伊斯蘭教三大「聖地」。
637年,第二任哈里發歐麥爾下令遠征將領,凡開拓一個新地區,首先要在該地興建清真寺,作為宗教活動的中心。據此,歐太白‧伊本‧蓋茲旺於637~638年在伊拉克巴士拉興建了第一座營地清真寺,638~639年,賽爾德‧伊本‧艾比‧瓦戛斯在庫法城興建了清真寺,642年阿慕爾‧本‧阿斯在埃及弗斯塔特(開羅)興建了非洲大陸第一座清真寺。670~675年歐格白‧本‧納菲爾在突尼斯凱魯萬興建了歐格白清真寺。
從此,興建清真寺被視為穆斯林神聖的宗教義務和信仰虔誠的體現,哪裡有穆斯林,那裡就建有清真寺。後歷經伍麥葉王朝(661~750)和阿拔斯王朝(750~1258),政府撥巨資修建規模宏偉和華麗壯觀的寺院群體建築,使清真寺遍布亞、非、歐各地。據歷史學家伊本‧拉斯塔統計,891年僅巴格達地區就有清真寺3萬多座。12世紀中期到13世紀初期,埃及亞歷山大城及周圍地區有l萬多座清真寺,致使阿拔斯王朝時期成為清真寺建築的鼎盛時期。此後伊斯蘭國家將興建清真寺作為宗教制度和國策之一。
番紅花城(Safranbolu)的地形構造屬於丘陵地,街道坡度緩緩升降,錯落有序。在爬坡往舊市政廳參觀的途中,於街巷住家門邊發現用牛仔褲作為植栽的創意景象。
來到番紅花城的舊市政廳大門外,用仰角拍攝的外觀,顯得雄偉莊嚴。
舊市政廳興建於1904年,但於1976年被熊熊大火燒毀,後經重建為目前黃色的西式建築,與紅瓦白牆的鄂圖曼建築風格大異其趣。
旅行社的表定行程並沒有參觀舊市政廳。我是利用自由活動時間快步爬坡上來參觀拍攝的。
目前此處已改為歷史博物館,而且整座館區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從舊市政廳改建為歷史博物館的庭院往下俯瞰,可以看到番紅花城的紅瓦白牆鄂圖曼建築風格的市容建物,櫛比鱗次,雄渾壯觀。對面遠處可以眺望到「希德爾立克山丘」。
俯瞰番紅花城的紅瓦白牆鄂圖曼建築風格,讓我們繼續來瞭解土耳其歷史的「鄂圖曼帝國」崛起過程吧!
1543年,鄂圖曼帝國繼續進逼,哈布斯堡王朝的統治者斐迪南一世在1547年正式承認鄂圖曼帝國對匈牙利的宗主權。在蘇萊曼一世治下,特蘭西瓦尼亞、瓦拉幾亞及反覆無常的摩爾多瓦都成為帝國的附屬國,須向帝國納貢。
在東面,鄂圖曼帝國在波斯人手裡奪取巴格達,得以掌控美索不達米亞及波斯灣,開啟了300多年的奧斯曼-波斯戰爭。在蘇萊曼一世統治時期的末段,鄂圖曼帝國的總人口多達1,500百萬人。
在塞利姆一世及蘇萊曼一世時期,帝國擁有強大的海軍力量,能控制地中海大部分地區。帝國海軍司令巴巴羅薩‧海雷丁在蘇萊曼一世時期帶領鄂圖曼帝國海軍多次擊敗基督教國家的海軍,包括征服了西班牙的突尼西亞及阿爾及利亞。
鄂圖曼海軍協助穆斯林及猶太人在西班牙宗教裁判所時期逃離西班牙,並護送他們抵達鄂圖曼帝國所屬領地(特別是塞薩洛尼基、賽普勒斯及君士坦丁堡)。
1543年,鄂圖曼海軍佔領神聖羅馬帝國的尼斯,這是由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促成的。法國及鄂圖曼帝國因與哈布斯堡王朝於中歐及南歐的敵對而聯合起來,成為當時的強大聯盟,這是一個軍事及經濟聯盟,鄂圖曼帝國允許法國可在帝國內貿易而免收徵稅。事實上,當時的鄂圖曼帝國是歐洲相當重要及受接納的政體,帝國與法國、英格蘭王國及荷蘭共和國締結軍事同盟,對抗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義大利及奧地利大公國。
隨著16世紀的發展,鄂圖曼帝國的海軍力量受到竄起的西歐勢力挑戰,特別是在波斯灣、印度洋及摩鹿加群島一帶受到葡萄牙威脅。由於鄂圖曼帝國封鎖了向南及向東的海路,歐洲各國只得另覓路徑。在陸上,鄂圖曼帝國被奧地利的戰爭及波斯這兩條戰線困擾,維持戰爭所需的資源、後勤補給及通訊因距離過遠而變得困難,使海軍無法維持。
太陽已經下山,天色逐漸矇矓暗黑下來,我們結束自由活動的快速掃街拍攝行動。回到民宿,準備享用晚餐。
晚餐在民宿的二樓自助餐區。自助餐檯上擺放的食物,我特別喜歡醃漬橄欖與椰棗。
地中海與中東地區的人們將橄欖稱為「天堂之果」。而椰棗則稱之為「沙漠麵包」,為穆斯林的「生命之果」。這兩種食物我是百吃不厭。
來到土耳其番紅花城(Safranbolu),我們馬不停蹄的參觀「希德爾立克山丘」、「鄂圖曼市長官邸」、「番紅花城的市集商店街坊」、「俊吉澡堂、俊吉驛站、老清真寺」、「民宿與黃昏街景」、「舊市政廳改建的歷史博物館」。晚餐過後,帶著疲憊不堪但也收穫豐實的身子,沐浴梳洗,好好的睡入民宿的夢鄉。明天一早,就要與番紅花城說再見,搭乘旅行社安排的遊覽車往下一個行程地點土耳其首都安卡拉(Ankara)前進了。
【番紅花城來去】
遊客:江郎財進
番紅花城盡興遊,花蕊香料聞香收;
全盛時期鄂圖曼,帝國縱橫跨亞歐;
建築風采留後世,文明傳承藝術優;
喚拜塔頂清真寺,先知廣建宣教籌;
市長官邸起居現,希德立克觀山丘;
俊吉澡堂遐邇浴,驛站過客踏車舟;
黃昏街景遇美女,微笑合照倩影留;
有緣異鄉情歷歷,溫馨千里樂悠悠。
《欲知土耳其遊記後續如何發展?請待【安卡拉之安納托利亞文明博物館】分解》